又一巨头倒下了?
据媒体报道,美国巨头(市值3729亿美元)宣布,计划未来2年裁员7000人,甚至将退出某些品类和产品,以应对美关税等带来的不确定性。
一边是宝洁深陷裁员自救的窘境,一边是曾默默无闻的中国品牌加速崛起,旧市场秩序似乎正被深刻改写。
俄媒Svpressa新闻网一针见血地指出:中国品牌赢麻了。
一、“快消界黄埔军校”快撑不住了
人称“快消界黄埔军校”的宝洁,正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。
从21财年到24财年,其净销售额增速,已经从7.28%骤降至2%;大中华区上一财年,更是暴跌9%,连续4年下滑。
回首过往,鼎盛时期的宝洁,手握舒肤佳、汰渍、护舒宝等300多个国人耳熟能详的品牌,一度鲸吞47%的中国市场,几乎毫无敌手。
但近年来,时代已悄然换轨。随着中国供应链迅猛崛起,以蓝月亮、立白为代表的国货加速发展,宝洁在急剧变化的市场面前似乎有些无力招架。
业内人士分析,大品牌服务不了所有人。立足细分需求,才会有崛起的机会。
比如在美妆领域,、韩束等从SK-II、Olay的坚固护城河中突围而出;在个护领域,老牌国货蜂花洗发水也再次翻红。
这样的案例数不胜数……
二、中国品牌勃发,宝洁应对滞后
同国产品牌相比,宝洁过去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粗犷营销模式,已不合时宜。
就连其CEO詹慕仁也多次坦言,他们必须作出调整。
据《经济观察报》,为了提升在细分市场的竞争力,宝洁计划打造小而精的团队,“扎根日常用品类别,关注真正可拓展盈利空间的品牌”。
至于此举能否力挽狂澜,依然有待观察。
三、宝洁断臂求生,中国品牌引领潮流
《金融界》指出,受关税飙升等因素影响,该公司预计新增10-15亿美元成本,比其2025财年第一季度净利润的1/3还多。针对此次裁员,该公司表示,这只是重组计划的一部分。
宝洁的“断臂求生”,正在表明:传统的中心化时代已经过去,中国品牌的潮水正席卷全球。
前途是光明的:当货架不再被巨头垄断,当生命科技不再被标上天价,当每一种需求都能找到归宿,这意味着,新的消费时代已经来临,宝洁的黄昏只是序章。
而在各国品牌竞相绽放的百草园中,中国品牌势必也将为世界带来更多色彩。
德创配资,星配资,股票杠杆开户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